重夺发达经济体“通胀冠军”,英国CPI为何远高于美欧?
疲软的增长前景,爆表的通胀数据,已使英国央行陷入两难。
英国通胀压力再度陡然上升。
当地时间周三(20日),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英国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3.8%,高于预期,创下18个月新高,使英国再度成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物价增速最快的国家。
虽然这一水平显着低于2022年10月能源价格飙升时曾达到的11.1%峰值,但仍表明英国通胀正处于顽固高位。与此相比,美国7月通胀同比增速为2.7%,欧元区仅为2%。
什么推高了英国CPI?
物价上涨的直接推手主要来自交通和能源等领域。7月通胀加速的最大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成本,特别是航空机票价格的大幅上涨。暑期出行高峰导致英国出境航班票价单月跳涨约30%。此外,汽油等燃料价格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,对通胀增速贡献了0.1%。酒店住宿价格和软饮料价格的上涨,同样推高了6月至7月间CPI的年化增速。
从分项数据看,英国服务业价格涨势尤其引人关注。7月服务业通胀率攀升至5.0%,高于6月的4.7%。服务业通胀被视为衡量国内潜在价格压力的关键指标,其走高显示本土通胀动力依然强劲。
剔除能源、食品等波动项目后,英国7月核心通胀率也略有上行,从6月的3.7%同比增速升至3.8%。与此同时,生活必需品价格仍在上涨,7月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同比上涨4.9%,创下2024年2月以来新高。
英国通胀为何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?
首先,能源价格监管方式导致统计上的滞后效应。英国的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受监管机制影响较大,今年4月家庭能源账单的大幅上调显着推高了同比增速。这种“行政调价”因素意味着,即使国际能源价格回稳,监管层面的价格调整仍会令通胀数据居高不下。
其次,英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推升了内生通胀压力。英国脱欧后劳动力供应趋紧,就业市场更显僵化,这为薪资和物价上涨埋下伏笔。当前英国名义工资增速虽然较两年前的近8%有所放缓,但仍维持在约5%的高位。企业在人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,从而形成“薪资-物价”螺旋上升的风险。
再者,英国近期的财政政策举措也带来了一定的通胀上行压力。财政大臣雷切尔·里夫斯(Rachel Reeves)在今年4月上调了一系列税收并提高了法定最低工资标准。大量分析指出,企业正通过涨价将这些新增的数十亿英镑成本转嫁给消费者。
英国央行:降不降息,这是个问题
英国通胀数据公布后,英镑汇率一度扭转跌势,小幅走强,显示投资者预计英国央行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紧缩立场。有分析指出,疲软的增长前景,叠加爆表的通胀数据,已使英国央行陷入两难:既要防止过早放松导致通胀高烧不退,又要考虑经济增长乏力下过度紧缩的代价。
对于英国央行下一步举措,各方观点不一。德勤(Deloitte)英国首席经济学家伊恩·斯图尔特(Ian Stewart)指出,英国经济正同时经历高通胀和低增长的困境,这种局面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春季,使得英国央行是否会在2025年再次降息充满不确定性。
“虽然英国央行预料到通胀压力会有所回升,但通胀率已令人警惕地逼近4%,”GTC集团首席分析师贾米尔·艾哈迈德(Jameel Ahmad)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,“在这种情况下,(英国央行)进一步降息的理由正在减弱。”
然而,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(NIESR)预计,如果未来数月通胀回落、就业市场走弱态势明朗,英国央行仍可能在今年稍晚酌情放松货币政策。
- 上一篇:7月会议上仅两位官员支持降息,未获其他与会者呼应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