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联储降息预期生变,市场关注周四非农数据
周一(11月17日),受美联储降息押注概率的下降,美元指数迎来连续两日的小幅反弹,目前交投于99.30附近,美联储内部意见分化与通胀粘性的双重制约,正不断推迟降息落地时点,原本市场期待的2025年12月第三次降息如今悬念迭起,多数观点认为下次降息大概率要延后至2026年。通胀居高不下、经济数据混沌以及内部分歧扩大,共同将未来数周推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关键拐点。
内部分裂加剧三大阵营博弈政策走向
美联储内部已形成清晰的三大阵营,鸽派、鹰派与观望派围绕“物价稳定”与“充分就业”的双重使命展开激烈博弈。这一平衡过程充满挑战:低利率能提振就业却可能推升通胀,高利率可抑制物价却易削弱就业市场。
10月利率决议中,分歧已充分显现,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夫·施密德因担忧通胀反弹反对降息,美联储理事斯蒂芬·米兰则主张50个基点的大幅降息,最终会议以25个基点的小幅降息达成折中。
进入11月,分歧进一步升温,波士顿联储主席苏珊·科林斯、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拉斐尔·博斯蒂克等此前支持降息的官员纷纷释放谨慎信号,明确警示通胀风险,暗示12月不宜继续宽松。
数据迷雾笼罩经济与政策环境复杂多变
政府停摆给美联储决策带来极大阻碍,关键经济指标暂停发布,央行不得不依赖私人调研数据推进工作,陷入“数据迷雾”。
停摆前披露的数据显示,通胀同比回升至3%,仍高于2%的目标水平;失业率稳定在4.3%,但企业招聘意愿低迷,亚马逊、UPS、威瑞森电信等巨头相继宣布数千人规模的裁员计划。
物价压力来源愈发多元,除白宫11月14日取消咖啡、香蕉等食品进口关税带来的潜在波动(影响尚待观察),养老护理、日托服务等服务业的成本上涨隐患也日益凸显。
同时,人工智能的快速渗透与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调整,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不确定性,给美联储政策校准增加难度。
市场预期反转12月降息概率大幅下滑
此前市场几乎笃定12月将迎来连续第三次降息,但随着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,市场情绪快速转向,美联储主席杰罗姆·鲍威尔在10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打压12月降息预期,直言“绝非如此”。
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,11月14日12月降息概率已降至44.4%,后续更是进一步变化,上周五短期利率期货数据显示,12月暂停降息的概率已升至60%。
仅24小时前,市场对这一结果的预期还处于均衡状态,而此前数周市场曾显着倾向于支持12月降息。


